紅外熱成像儀與中醫外治法結合
醫用紅外熱成像儀是是利用紅外攝像技術將人體表面紅外能攝錄,并用計算機軟件技術對熱圖進行處理分析的一門高新技術。其接受被測目標的紅外輻射能量,并反映到紅外探測器的光敏元件上,從而將人體發出的不可見紅外能量轉變為可見的熱圖像,紅外熱像圖與人體表面的熱分布場相對應。因病變區域的能量代謝不同,溫度有異,故利用紅外熱像技術可以準確反映人體的不同溫度分布,而定位人體病變。
人體的體溫從中醫角度來當屬于陽氣的范疇。《內經》云:“陽氣者若天與日,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”。中醫里所謂的陽氣類似于人體臟腑代謝過程所需和發出的熱能,在人體顯得非常重要。熱能在人體的*直接表現就是溫度的高低。中醫認為人體全身皮膚是分屬不同系統的,是以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布范圍,即十二經脈在皮膚上的分屬部分為依據劃分的。經絡在內能連屬于臟腑,在外則連屬于筋肉、皮膚。經絡既是**的**系統,也是**的反應系統。
十二皮部居于人體*外層,又與經絡氣血相通,是機體的衛外屏障,起著保衛機體、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證的作用。而十二皮部亦屬于十二經脈的一部分,而十二經脈內連于臟腑,如手陽明大腸經皮部,在人體手臂橈側,那么這一帶的皮膚的溫度(陽氣)即反映內在大腸器官的功能狀態。
傳統的經絡診察法是針灸臨床辨證中一種簡便、直觀、可靠的輔助手段,為辨證提供更客觀的依據,是經絡辨證的重要內容之一。 經絡系統“內屬臟腑”,“外絡肢節”,當人體中某一臟腑經脈功能失常、發生變動而產生**時,在相應的經絡上就會有各種客觀的特殊反應。經絡辨證中,《內經》提出捫法可測知經脈表面的溫度,以判斷出**的部位和性質。如“肘所獨熱者,腰以上熱,手所獨熱者,腰以下熱”、“掌中熱者,腹中熱,掌中寒者,腹中寒”。 但由于傳統診察受眾多主觀因素影響,在臨床上難免會有所不確切,所以我們才采用高科技紅外熱像技術來一協助診斷。人體的體表與經絡有相對應的關系,體表的能量狀態,可以反映內在臟腑經絡的經氣情況。正是通過皮部與經絡的關系,我們才以紅外熱像技術為媒介,進行可視化與客觀化的體質評價。
現代醫學研究認為,不管是常用的針灸、推拿、方藥、刮痧、火罐、貼敷、牽引、穴位注射、放血療法等中醫外治法,還是現代醫學的物理療法,無一不是通過經絡傳感而發揮**作用的。而上述外治方法,在確定**方案之前,必須要做的就是經絡辨證,也只有在經絡辨證準確的基礎上,找出病變經絡,才能進行相關的針灸、刮痧、拔罐、穴位注射等等,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。
經絡辨證作為中醫外治法診斷*為重要的根據,辨證準確度的高低決定了我們施治效果的好壞。紅外熱像技術的引進,把傳統中醫外治法的辨證論治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,更是廣大患者的福音。
病案舉例:張某,男,32歲,胃脘脹滿、反酸、燒心,餐后脹滿較甚,饑時反酸,燒心甚,煩擾莫名。經臨床診斷為:胃食管反流病。紅外熱像皮溫檢測示:其臍周皮溫略低,后背部左右側皮溫不對稱,右側皮溫較高,肝經于胸脅部循行處皮溫高,督脈紅外軌跡顯示不清晰,提示:脾虛氣滯,經氣不暢。
正常人體,左右側皮溫大致相同,因其左右側皮溫不等,雖然患者尚未見明顯頸椎或胸椎病變的臨床表現,但根據皮溫檢測結果考慮為頸椎或胸椎病變可能,故建議其進行頸、胸椎的X光攝片檢查,明確為頸胸椎退行性改變。故而采用中醫外治法閃罐、背俞指針**,健脾通絡,和調氣血,患者癥狀減輕,并且左右側皮溫恢復對稱。
通過皮溫的檢測既**了中醫的證型,又提示了其西醫病變部位,既有利于中醫的**,更有利于發現一些臨床癥狀不明顯的潛在病變,扼病于搖籃。
如需咨詢更多紅外熱成像儀與中醫外治法結合應用的詳情,請撥打020-36160065 或 18602056168 咨詢,或瀏覽廣州賽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網站www.1stjob-network.com 獲取更多相關信息!